在鋰電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,企業赴港上市步伐逐漸加快,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與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考量,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變化與機遇。
近日,、、等多家鋰電企業紛紛披露港股上市計劃,引發市場關注。
業內人士認為,在鋰電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,企業赴港上市步伐逐漸加快,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與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考量,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變化與機遇。
“A+H”隊伍壯大
2月11日,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,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遞交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(H股)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,並於同日公布了本次發行並上市的申請資料。在招股書中,寧德時代披露,資金計劃用於推進匈牙利電池工廠一期及二期項目建設,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用途。
同日,中偉股份也宣布啟動港股上市前期籌備工作,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。
1月28日,先導智能發布公告稱,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(H股)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。同時,鑒於內外部環境等因素發生變化,決定終止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(GDR)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計劃。此外,也於1月宣布H股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,正力新能則更新了港交所招股書。
鋰電企業紮堆赴港上市的背後,是行業的快速增長和巨大的市場潛力。研究機構EVTank預計,全球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在今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1899.3吉瓦時和5127.3吉瓦時。
目前,頭部鋰電池企業中,中創新航、瑞浦蘭鈞等都已經完成港股上市。對於鋰電企業而言,赴港上市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,用於技術研發、產能擴張、市場拓展等,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去年10月登陸港交所的鋰電池正極企業表示,赴港股上市有助於緩解資金壓力,優化資產負債結構,為產能擴張、業務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。
值得注意的是,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熱度不減,隨著寧德時代、中偉股份、先導智能相繼推動港股上市,“A+H”上市模式隊伍再次壯大,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從融資層麵來看,企業可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,緩解資金壓力。
據瑞銀證券預計,2025年將有逾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,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,涵蓋各行各業。
推動全球化發展
鋰電企業港股上市與全球化業務布局緊密相關。業內人士認為,今年鋰電企業紛紛選擇赴港上市,不僅是為滿足自身資金需求,更看重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優勢,以此提升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。
先導智能表示,啟動H股上市有助於滿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化發展需要,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,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,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綜合競爭力,鞏固行業地位。先導智能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指出,2024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,海外訂單及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長,占比進一步提升。2025年,公司將進一步深化全球化戰略,持續拓展海外市場。
目前,寧德時代已在海外布局3座動力電池工廠,主要集中於歐洲市場。“歐盟等海外市場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求不斷增長。為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,增強與客戶的合作關係,建立歐盟本地化生產能力對公司國際業務布局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”寧德時代表示。
中偉股份表示,此次擬赴港上市,旨在為深入推進公司“發展全球化”戰略部署,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,助力全球產業布局持續升維,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。據悉,中偉股份已在印尼建立鎳資源冶煉四大原材料生產基地,建成及在建產能規模近20萬金屬噸。此外,在摩洛哥,中偉股份與AL MADA合作推進年產12萬噸三元前驅體等項目,建成後將輻射歐美市場客戶。2024年上半年,中偉股份境外市場營業收入達91.25億元,同比增長26.56%,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5.4%,增速遠超境內市場。
融資環境向好
近年來,香港資本市場憑借獨特優勢,對企業的吸引力與日俱增。畢馬威估計,2025年香港新股市場持續向好,預計將有80家公司赴港掛牌,集資規模達1000億—1200億港元。
在融資環境方麵,2024年A股對企業的財務狀況、盈利能力、合規運營等各方麵的審查標準都顯著提高,促使部分企業轉向港股。分析人士指出,港股市場的靈活性、政策支持以及相對較低的上市門檻,使其成為鋰電企業融資的首選地之一。
為進一步提升吸引力,香港資本市場在政策層麵不斷發力。2024年10月,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,宣布將優化新股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,包括加快符合資格A股公司審批流程,以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內領先的國際新股集資市場吸引力。
2024年11月底,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,對於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,如果符合一定條件,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時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。
在企業海外上市的多元路徑中,部分鋰電企業,如、格林美、、等,此前選擇通過發行GDR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。但近年來,赴瑞上市熱度逐漸冷卻。高工鋰電分析指出,對比境外GDR發行與港股IPO來看,港股上市在監管、審核、市場環境、股票流通與股權結構等方麵都更優於境外GDR發行。